新课改 · 新课堂 || 活力数学:构建生命灵动的新课堂
发表时间:2024-03-21阅读次数:101
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
筑牢素养根基
生动 主动 互动 灵动
涵养生命底蕴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将传统的“知识课堂”转变为“生命课堂”,成为必然。
解构:善观察、重联系、勤探究,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结构:敢质疑、重论据、有条理,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建构:建模型、会分析、重应用,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新课改·新课堂
DONGCHEN EDUCATION
深入挖掘儿童思维发展轨迹,精心构建知识生长结构。以生命视角播种数学,引领学生从问题中生长思维,从探究中提升学力,从感悟中塑造品格,从内化中积淀素养,用数学的精巧演绎生命的精彩。
在这里,师生共同珍视课堂生命样态,教学相长,思想互鉴,生命互构,创生创享,在用数学解构、结构和建构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改·新课堂
DONGCHEN EDUCATION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和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我们精心构建了目标导向、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评价激励相结合,导、学、练、拓、评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立场,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在生成中成长。
新课改·新课堂
DONGCHEN EDUCATION
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灵动课堂,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空间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夯实四基”“发展四能”“形成结构”“提升素养”为目标,精心创设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知识形成与发展,体验数学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再创造”过程,在做、用、创中解决真实问题,让学生在充满挑战与创新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根据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魂”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特征展开深入分析,从学习者、成长者的角度出发,构建以主题单元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即: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通过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和现实情境,组织学生自主体验和深度探究,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思想、思维等维度都得到成长。
新授课:重过程,自主探究,追根索源,扎实基础,发展能力;
练习课:重应用,疑点辨析,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复习课:重建构,纵横联系,探究本质,建构方法和思维模型;
讲评课:重分析,明辨错因,查漏补缺,在反思中提升关键能力。
三研定标:精读课标,精研教材,明晰学情,确定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三备定案:集体单元解读,整体把握结构;个人主备,完成详案;集体研备,完善优化;
三案定教:以导学案(学历案)为主体,“教案+导学案+教学课件”三案合一。
学生的学习活动犹如树木的生长过程,从独学、合学再到延学,每一个阶段都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与蜕变。独立思考是成长的起点,学生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根基;小组合作交流,孩子们每一次的思维互鉴都能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延学,学生知识得以巩固与深化,思维得到挑战与提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真正实现生长。
独学:独立思考,让思维发生;独立尝试,让个性展示;独立练习,让知识内化。
合学:小组探究,学会合作;小组交流,智慧共享;集体展示,思维碰撞。
延学:补偿练习,形成思维;变式训练,提升思维;挑战自我,拓展思维。
建立目标多元,主体多样的学习评价体系。强化表现性评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过程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阶段性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获得不断生长的动力。
目标多元:课堂观察看习惯 学习过程观态度 课后访谈知情感 成长记录看变化
作业设计: 关注四基四能 探究活动关注经验积累 解决问题关注思想把握
主体多样:学生自评知不足 生生互评会借鉴 教师评价促成长 家长评价强自信
教育的核心与归宿在于使学生经历并见证成长的历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新课堂中,我们始终以学为本,以素养为基,使知识、学力、经验、品行与生命体验向下扎根,让思维与创新在数学课堂的沃土中自然萌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