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行动|博物馆课程?让学习真正发生

前言

 DONGCHEN 


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示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校引进校外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壹

课程构建

在新课程、新课改的引领下,美术组根据新课标和美术教材,充分挖掘四川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构建《千年蜀国时光行》系列课程,让博物馆资源和美术课程有机结合,并策划博物馆研学旅行,让学生在以古鉴今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美术教材中的博物馆资源

人美版小学《美术》博物馆资源


四川省博物馆典型资源

开发《千年蜀国时光行》系列课程


金沙遗址博物馆典型资源


金沙博物馆课程体系

课程实施

让学生走出课本,让“课堂”与“殿堂”紧密携手。

研学实践

以《千年蜀国时光行》为主题的金沙遗址博物馆研学课程,让学生们通过研前预学、实地探秘、聆听解说、答疑互动、寻宝文物等活动,领略古蜀金沙的辉煌历史与独特魅力。


1.研前预学,明确目标

·集体观影,感知文化内涵

组织学生观看《金沙迷雾》纪录片,初步了解金沙遗址发现、发掘的故事,感知精品文物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畅游云展厅,激发探索热情

借助云展厅、云导览让学生整体了解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场馆划分的文化渊源,了解文物用途、来源、意义等多角度的猜测和推理,体验线上参观的无穷乐趣,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2.实地探秘,深入学习

·现场参观学习

组织学生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实地参观,进行沉浸式体验,从生态、建筑、生产、习俗、宗教等多角度了解辉煌灿烂的古蜀文化。

·现场文物寻宝

通过趣味现场寻宝任务,让学生对文物造型、色彩、材质、背景等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课堂深化,再造形象

利用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研学的知识,结合对陶器、铜器、金器等文物的理解,通过课堂深化,让厚重深邃的古蜀文化再现校园,推动文物活化,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


1.《金沙博物馆之“行走”文物》

通过学生在帆布包上创作,再制成生活用品,行成“行走”的文物。

2.《金沙博物馆之文物变变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运用联想、添画等方式进行创作,来了解和掌握文物的独特形态。

·铜牛首·

·铜人形器·

3.《吹塑版画“玩”文物》

结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对印版画》课程,学生用版画形式表现文物之美。


起稿刻板



上色印版



拼摆晾晒


展览策划,深度参与

通过参与布展全过程,让学生真实践、行耕耘,享受学习的喜悦,收获学习的成果。

1

师生共研,展览设计

2

团结合作,参展布展




学习收获

在本课程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教师也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课堂作业呈现 

 

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学习感受·

 教师专业成长 

结语

博物馆是链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馆课程是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窗口,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的文章,以史为鉴,以文明为基石,不断开拓进取,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真正发生。


相约东辰 点亮未来

CHENGDU DONG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