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学术峰会||学历案的实践与研究

编者按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唯有聚焦核心素养、坚守学本立场、坚持学为中心,才能担当起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大任。

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成都东辰一直致力于创办研究型、学术型学校,建立了“1341”学术研究常规体系。

本次学术峰会聚焦“学历案的实践与研究”,从“教师如何教好”到研究“学生何以学会”,探讨学生深度学习支架的搭建之道。学校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深入探索,深化实践,推进“有目标的教学”和“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相结合,实现“教-学-评”一致,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聚焦学历案研究深度学习支架搭建

做实小支点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深化

2024年2月21日晚,我校第七届学术峰会在弘文学术中心隆重举行,李健等12名老师围绕“学历案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研讨交流,全校干部教师参加,学校教科院熊寿斌主任、谢朝铭副校长和杨建平校长做了精彩点评。

本届学术峰会由学校副校长谢朝铭主持。








01


智慧共享  共学共进共成长


·(初中部)李健老师·

《初中数学大单元学历案》

李老师分享了他在专家引领下,历时两年,基于省市区立项课题,对数学学科大单元学历案进行专业化研究、专业性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他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例,从“什么是大单元学历案”“课时学历案与大单元学历案的异同”“怎样设计大单元学历案”“编写大单元学历案注意事项”“使用大单元学历案取得的成效”等方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特长中心)濮阳阳老师·

《大单元学历案在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濮老师分享了她以大项目组元、以大概念统领、以挑战性任务和进阶性任务驱动、以课堂活动呈现、以表现性评价和数字化平台促进、以课后反思深化、以课题研究凝练,在信息科技课程中探索应用学历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实践经验。


·(高中部)谢春兰老师·

《学历案—助力深度学习发生》

谢老师从“经典三问——发现问题”“深度学习——寻求理论支撑与进阶”“学历案的设计与使用——尝试设计方案去解决问题”“反思与优化——再思考再出发”四个方面,分享了她面对“游离学习、浅层学习、缺乏反思”等现状时,通过学习、思考、研究、比较,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探索以学历案为载体搭建学习支架,探索“教学评”一致,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经验,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对如何优化改进提出了设想。


·(小学部)崔红老师·

《深化学案导学,助力高效课堂》

崔老师从“导学案的意义及价值”“导学案的编排结构”“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导学案的使用效果”四个方面,分享了小学数学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选择与学历案殊途同归、更适合学情的导学案来推动学生学习真实发生,助力高效课堂的实践经验。

他们基于学本立场,构建了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相匹配的导学案框架,并就如何准确拟定学习目标,如何充分展示学生探究过程、学习方法提炼过程、知识结构化过程等学习过程,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反思性评价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等进行了明确。

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由点到面,由低到高,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不断改进,实现了教案、导学案、教学课件的全面匹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部)王荟涓老师·

《大单元学历案的实践与探究》

王老师从“单元学历案”“学历案设计”“学历案实践”“学历案改进”四个方面,分享了高中数学组坚守学生立场,以促进学习为目标,如何从大观念视角出发,以单元学历案为学生“学会”搭建支架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经验。

她强调“设计学历案的立场始终是学生立场,逻辑起点是学会,方案受众是学生”,并以《4.5.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为例,就“目标”“导入”“过程”“评价”如何设计进行了分享;并就学历案如何和531课堂模式的匹配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学历案优化要关注的五个方面。在单元学历案设计方面,她基于崔允漷教授“单元学历案设计七步流程模型”,提出了“学在前”“教在后”“评在中”的设计思路。


·(高中部)何智涵老师·

《如何将语文学案转化成学历案》

何老师围绕“学历案的概念界定”“学历案的编制和使用”“关于学历案的个人感悟”三个方面,以《我与地坛》为例,分享了他如何在深入学习研究崔允漷 教授《教案的革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学案转化为学历案,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经验。

他就思想观念、主体与主导、教好与学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高中部)刘庭老师·

《高中地理学历案的探索研究—以4.2洋流为例》

刘老师以《4.2洋流》为例,从“为什么要使用学历案”“学历案的编写原则”“如何使用学历案”“反思和改进”四个方面,分享了高二地理组如何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现象,通过科学编制学历案来搭建学习支架,实现筑牢学生双基、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实践经验。


·(小学部)邹秀梅老师·

《导学相融 “语”生同行》

邹老师围绕“导学案之意为——是什么”“导学案之何为——怎么做”“导学案之有为——怎么样”三个方面,分享了小学语文学科组如何将学案、教案、课件融和,从而缩小“现实课堂”与“理想课堂”的巨大差距,实现“低效”到“高效”的转变,并取得突出教育教学效果的经验。

邹老师认为,基于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需要,“导”和“学”二者均不可或缺。因此,小学语文组选择了“具有教学合一功能”的导学案作为学习支架,明确了导学案“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定位。统一了设计流程,统一了设计要素,统一了课时容量,统一了呈现方式,统一了使用流程,精思巧构深研常新,实现了导学案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度契合,学生学习效果极佳,教师的教学体验良好,课堂效能大幅度提升。

她表示,小学语文导学案这一学习支架的科学研制和高效应用,“让学习目标更明确,不再盲从;让学习方式更科学,不再茫然;让学习本质更健康,不再扭曲。”


·(小学部)李旷怡老师·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311”学案的设计与实践》

李老师从“使命担当”“提出背景”“实践历程”“实施成效”方面,分享了小学科学组立足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的学科多、容量大,学生多样化、信息化和各界高度关注科学教育以及减负增效的现实问题,历时两年探索实践,构建“三作一问一探究”学案体系(简称“311学案”,包括写作学案、画作学案、制作学案、提问案、科学探究学案),分级、分段、分层、分批、分时实施,赋能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取得突出成效的经验。

“311学案”这一学习支架,结构化、有深度、普适性高、效果好,学生在国家自然笔记征集活动中获奖人数多、获奖比例高、在省未来之城竞赛中包揽一等奖斩获多个单项奖,相关课例在区内展示、相关成果在温江区推广,多名教师的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获成都市一等奖。


·(初中部)杨瑞老师·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

杨老师以《金属与金属材料》大单元学历案为例,从“研究背景”“以案为例”“实施展望”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探索实践学历案的经验,并对未来深入实践进行了构想和展望。


·(特长中心)刘芮成老师·

《轮滑大单元学历案创编研究》

体育学科怎么可能用学历案来做学习支架?你是不是也这么想的?

刘老师从“创编依据”“创编过程”“创编成果”“创编意义”四个方面,分享了特长中心体育组创编《轮滑大单元学历案》的探索实践历程和所编学历案结集出版推广应用。

刘老师团队历时一个学期,在专家团队的引领指导下,从专业的视角,以科学的手段,通过艰苦的行动,用辛勤的汗水,走非常之路、行非常之事、有非常之功。

他们数十次的易稿终成定稿启示我们:想,都是问题;做,终有答案!


·(初中部)江静洁老师·

《撬动学习真实发生的支点》

江老师以作文教学中用学历案搭建支架为例,围绕“传统学案不足”“学历案内涵”“学历案的实践”分享了她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经验,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对深化实践探索进行了设想。



02


专家指津  深入实践明方向

·熊寿斌主任点评·

熊主任用“多磨”(从学部到备课组到教师个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砥砺磨砺,充分准备)、“多元”(涉及多学科、视点多角度、成果多样态)、“多彩”(百花争艳,群雁竞飞,精彩纷呈)对此届学术峰会进行了高度评价,对2023年教育科研取得的优异成果进行了述评,并对后续的成果结集和表彰等事宜进行了安排。


·谢朝铭副校长点评·

谢校长就什么是学历案、学历案有什么特点、在编制和使用学历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如何在现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更深入的推进落实学历案等方面进行了强调。





03


表彰先进 头雁引领群雁飞


·杨校长指导·

杨校长高度评价此次学术峰会的高学术性和高水平分享,从“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方面对教育科研的深入深化进行了指导。

他叮嘱老师们,一定要明白智慧比辛苦更重要。因此,要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要不封闭、不排斥、不固执。

他勉励老师们,要做思考者、研究者、创造者,也就是要做学者、思者、行者。

一是要做真实性研究。真实性研究是立足于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学段实际做研究;真实性研究要基于逻辑、统计、测量,不是感觉;真实性研究要来自于真问题、真过程、真思考、真策略。

二是在学历案(导学案)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结果化学习、结构化教学。结构化学习就是要知道“知识源于何处,流向何方”——知识的起源、表达、运用,而知识的运用就是素养。

三是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大家都在讲大概念、大任务、大问题,但是,这个“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大问题。“大”是指老师对学科理解的“大”,但是学生要“小”,他没有能力“大”,学生的“大”来源于“由小到大”,即从这个知识点一点一点积累,从一棵树木一棵树木看到森林。

四是要注重过程展示。没有过程、没有参与、没有评价,就没有真实性,是假学习。

五是要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练什么评什么。

六是要注意反思与优化。学历案、学案、导学案是工具,工具是为学习服务的,它最终的价值体现在于是不是强调了“学为中心”。

表彰先进

求真务实

真研究真实践真成果真分享

聚光成炬

好思想好策略好方法好气象

相约东辰 点亮未来

CHENGDU DONG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