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分享了他在专家引领下,历时两年,基于省市区立项课题,对数学学科大单元学历案进行专业化研究、专业性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他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例,从“什么是大单元学历案”“课时学历案与大单元学历案的异同”“怎样设计大单元学历案”“编写大单元学历案注意事项”“使用大单元学历案取得的成效”等方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特长中心)濮阳阳老师·
《大单元学历案在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濮老师分享了她以大项目组元、以大概念统领、以挑战性任务和进阶性任务驱动、以课堂活动呈现、以表现性评价和数字化平台促进、以课后反思深化、以课题研究凝练,在信息科技课程中探索应用学历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实践经验。
·(高中部)谢春兰老师·
《学历案—助力深度学习发生》
谢老师从“经典三问——发现问题”“深度学习——寻求理论支撑与进阶”“学历案的设计与使用——尝试设计方案去解决问题”“反思与优化——再思考再出发”四个方面,分享了她面对“游离学习、浅层学习、缺乏反思”等现状时,通过学习、思考、研究、比较,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探索以学历案为载体搭建学习支架,探索“教学评”一致,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经验,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对如何优化改进提出了设想。
·(小学部)崔红老师·
《深化学案导学,助力高效课堂》
崔老师从“导学案的意义及价值”“导学案的编排结构”“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导学案的使用效果”四个方面,分享了小学数学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选择与学历案殊途同归、更适合学情的导学案来推动学生学习真实发生,助力高效课堂的实践经验。
他们基于学本立场,构建了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相匹配的导学案框架,并就如何准确拟定学习目标,如何充分展示学生探究过程、学习方法提炼过程、知识结构化过程等学习过程,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反思性评价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等进行了明确。
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由点到面,由低到高,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不断改进,实现了教案、导学案、教学课件的全面匹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部)王荟涓老师·
《大单元学历案的实践与探究》
王老师从“单元学历案”“学历案设计”“学历案实践”“学历案改进”四个方面,分享了高中数学组坚守学生立场,以促进学习为目标,如何从大观念视角出发,以单元学历案为学生“学会”搭建支架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经验。
她强调“设计学历案的立场始终是学生立场,逻辑起点是学会,方案受众是学生”,并以《4.5.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为例,就“目标”“导入”“过程”“评价”如何设计进行了分享;并就学历案如何和531课堂模式的匹配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学历案优化要关注的五个方面。在单元学历案设计方面,她基于崔允漷教授“单元学历案设计七步流程模型”,提出了“学在前”“教在后”“评在中”的设计思路。
·(高中部)何智涵老师·
《如何将语文学案转化成学历案》
何老师围绕“学历案的概念界定”“学历案的编制和使用”“关于学历案的个人感悟”三个方面,以《我与地坛》为例,分享了他如何在深入学习研究崔允漷 教授《教案的革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学案转化为学历案,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经验。
他就思想观念、主体与主导、教好与学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高中部)刘庭老师·
《高中地理学历案的探索研究—以4.2洋流为例》
刘老师以《4.2洋流》为例,从“为什么要使用学历案”“学历案的编写原则”“如何使用学历案”“反思和改进”四个方面,分享了高二地理组如何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现象,通过科学编制学历案来搭建学习支架,实现筑牢学生双基、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实践经验。
·(小学部)邹秀梅老师·
《导学相融 “语”生同行》
邹老师围绕“导学案之意为——是什么”“导学案之何为——怎么做”“导学案之有为——怎么样”三个方面,分享了小学语文学科组如何将学案、教案、课件融和,从而缩小“现实课堂”与“理想课堂”的巨大差距,实现“低效”到“高效”的转变,并取得突出教育教学效果的经验。
邹老师认为,基于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需要,“导”和“学”二者均不可或缺。因此,小学语文组选择了“具有教学合一功能”的导学案作为学习支架,明确了导学案“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定位。统一了设计流程,统一了设计要素,统一了课时容量,统一了呈现方式,统一了使用流程,精思巧构深研常新,实现了导学案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度契合,学生学习效果极佳,教师的教学体验良好,课堂效能大幅度提升。
她表示,小学语文导学案这一学习支架的科学研制和高效应用,“让学习目标更明确,不再盲从;让学习方式更科学,不再茫然;让学习本质更健康,不再扭曲。”
·(小学部)李旷怡老师·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311”学案的设计与实践》
李老师从“使命担当”“提出背景”“实践历程”“实施成效”方面,分享了小学科学组立足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的学科多、容量大,学生多样化、信息化和各界高度关注科学教育以及减负增效的现实问题,历时两年探索实践,构建“三作一问一探究”学案体系(简称“311学案”,包括写作学案、画作学案、制作学案、提问案、科学探究学案),分级、分段、分层、分批、分时实施,赋能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取得突出成效的经验。
“311学案”这一学习支架,结构化、有深度、普适性高、效果好,学生在国家自然笔记征集活动中获奖人数多、获奖比例高、在省未来之城竞赛中包揽一等奖斩获多个单项奖,相关课例在区内展示、相关成果在温江区推广,多名教师的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获成都市一等奖。
·(初中部)杨瑞老师·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
杨老师以《金属与金属材料》大单元学历案为例,从“研究背景”“以案为例”“实施展望”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探索实践学历案的经验,并对未来深入实践进行了构想和展望。
·(特长中心)刘芮成老师·
《轮滑大单元学历案创编研究》
体育学科怎么可能用学历案来做学习支架?你是不是也这么想的?
刘老师从“创编依据”“创编过程”“创编成果”“创编意义”四个方面,分享了特长中心体育组创编《轮滑大单元学历案》的探索实践历程和所编学历案结集出版推广应用。
刘老师团队历时一个学期,在专家团队的引领指导下,从专业的视角,以科学的手段,通过艰苦的行动,用辛勤的汗水,走非常之路、行非常之事、有非常之功。
他们数十次的易稿终成定稿启示我们:想,都是问题;做,终有答案!
·(初中部)江静洁老师·
《撬动学习真实发生的支点》
江老师以作文教学中用学历案搭建支架为例,围绕“传统学案不足”“学历案内涵”“学历案的实践”分享了她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经验,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对深化实践探索进行了设想。